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知识创新 十年回眸

2025-10-08

  米兰体育,米兰体育官方网站,米兰体育APP下载

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米兰体育APP下载知识创新 十年回眸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第十年。十年来,作为院资源环境科学四大分支之一的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回顾了十年来该领域创新研究单元的新建和调整工作、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的工作进展、国家级973项目工作的成绩、重大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获奖情况;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

  1998年2月,中国科学院向中央呈送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6月,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掐指一算,创新工程已经历时十年。其间,经历了创新工程试点一期、全面推进阶段和创新三期铺开阶段。国家除对我院创新工程支持以外,对于基础科学研究也加强了支持,对资源环境领域的支持也不例外,因此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固体地球科学作为院资源环境科学四大分支之一,其工作是整体工作中的一部分,十年来的进展显著。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十年创新工程的工作进行了盘点与回顾。

  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目前有9个研究所,它们是: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见表1)。9个研究所在试点二期结束时全部进入创新序列,目前共有创新人员1280余人。

  在创新试点一期和全面推进阶段(试点二期)前期,分批次完成了研究所进入创新序列的工作,而从试点二期后期开始,新建研究单元和研究所的调整成为重要工作。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创新研究单元的新建和调整工作主要包括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筹建、原兰州地质研究所的异地整合和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入创新试点序列调研。

  2001年初,开始编写青藏所建所方案(草案),按照国际化、开放性、高水平的目标,于2002年3月和8月组织召开“青藏所学科方向国内研讨会”和“青藏所建所学科方向国际研讨会”,这两次会议是该所建所前的重要活动,随后成立了建所领导小组、工作小组。随着2003年上半年新所领导班子任命,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建所工作初步完成。青藏高原研究所建所以后,重点从支撑平台做起,在野外站、实验室建设上进步较大,初步改变了以往关于青藏高原研究存在的分散零星、学科交叉困难又相互重复、研究队伍难于稳定维持的局面,推动了长期的、连续的、系统的定位、定点观测和数据积累,研究成果的显示度在逐步提高。

  2004年下半年,院党组决定整合原兰州地质研究所。9月,“兰州地质研究所异地整合的方案”编写完成,方案明确了整合的必要性、整合原则和整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该方案和经过近2个月细致的工作,顺利实现了兰州地质研究所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整合。原兰州地质研究所的异地整合,推动了我院油气资源的基础研究服务于目前紧迫的国家需求的进程。

  研究所结构调整后期,关于测量与地球物理所进入创新基地的方式,即单独进入、调整后进入、还是整合后进入,存在分歧意见。根据院领导的决定,由政策局和资环局联合组成了调研组进行调研,确定研究所的定位再行决定。调研中,本着客观公平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专家访谈,并委托专门机构针对该所进行了文献的检索统计。通过统计分析和调研访谈,从不同角度了解了院内外对该所的评价,分析了该所在国内大地测量与重力研究领域的地位,明确了卫星重力研究的新方向,增强了发展动力大地测量学的信心,并完成了测地所的创新试点方案。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最后一批单位之一进入院创新试点序列。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入创新序列以后,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使该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加适应了国家需求和测地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的需要。

  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后不久,随着研究所有计划、分步骤进入创新序列的工作开展,院属的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亦率先进入创新序列。1999年,固体地球科学领域8个国家(院)重点实验室在经过创新方案审定后进入创新序列。1999年、2004年,院对固体地球科学领域8个国家(院)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两轮检查和评估;2000年、2005年,科技部对我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两轮检查和评估,其中2个上一轮评估中的优秀实验室在第二轮中免评一次(见表2)。通过实验室进入创新序列和两轮评估,实验室发展规划更加明晰和具体,研究方向得到了凝练和优化,存在问题被及时发现指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得到落实。

  在完成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院)重点实验室的检查与评估基础上,遴选部分优秀所级实验室升格为院重点实验室,部分优秀院重点实验室升格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2006年、2007年,岩石圈构造演化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等3个院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得成功。

  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野外站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院“空间环境与地磁台站网络”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野外站研究目标、内容、关键问题、方法技术路线、年度计划进展、预期研究成果等内容通过了审定,编制的野外站仪器设备购置/更新方案亦通过了院的审批。2006年,科技部启动了地球物理领域国家级野外台站申报工作,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空间环境地磁台链、九峰动力大地测量中心站、蒙城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站、海南空间天气观测研究站申报国家站的工作获得通过。

  由于固体地球科学学科研究性质和特点以及院的优势定位,973成为适合中科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承担的诸多国家级研究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国家级研究计划。在经历了1997年酝酿、1998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正式启动之后,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积极参与。截止目前,院作为推荐部门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973项目共计17项,获资助领域涵盖了矿产与油气研究与勘查(10项),工程环境和灾害(2项)、固体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与大陆动力学(1项)、地史时期环境与生物多样性(2项)以及新生代地质与环境(2项),保持了优势地位。

  这些973项目的执行为我国矿产与油气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地史时期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地球大陆动力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目标和科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

  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突破成为资源环境领域的“亮点”之一。以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地层和古生物研究、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古地磁定年技术以及其他方法在旧石器考古等领域中的应用为代表的若干项研究的突破,对于解决固体地球科学重大理论或实际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十年来,固体地学领域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持续产出,稳中有升,以往反映我国学者古生物学研究成果较多的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杂志上,开始出现了以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非古生物学研究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表明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实力在全面提升。而古生物研究的一个趋势则是由新种属的发现和对现象的描述,向对生命机理的探索和与环境互馈的探索方向延伸。

  由于持续的支持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本领域的研究相继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和院杰出成就奖等多项奖励。自国家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到2006年底,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共获得37项奖励,占院资源环境领域的47%。2004年刘东生先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3年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澄江生物群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从十年来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进步可以看出,知识创新工程为中国科学院带来生机和希望。目前,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与国外发达国家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研究投入等方面的差距已经逐步缩小。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利用契机,组织队伍,建成若干符合国际规范的一流研究所,在若干研究领域继续保持、争取更多领域在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密切关注世界固体地球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面向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前沿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必将会提升固体地球科学整体研究水平,为我国国家发展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网- 米兰体育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