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全球南方观察》|中美数字货币基础设施博弈升温:全球数字金融秩序重构进入关键期
2025-10-25米兰体育,米兰体育官方网站,米兰体育APP下载
2025年,中美在数字货币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博弈持续升级,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今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稳定币监管法案,首次对锚定法币的稳定币实施全面规范管理。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香港打造全球数字金融枢纽的战略雄心,更成为呼应国家推动数字人民币(e-CNY)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实践。
与此同时,美国政策制定层与金融科技企业加速联动,持续加大美元稳定币推广力度,试图凭借其在技术研发与制度设计领域的先发优势,主导全球数字货币新秩序构建。当前,这场围绕数字金融话语权的竞争已超越传统货币政策范畴,正向技术标准制定、数字交易网络控制权等更深层次领域延伸,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变量。
中国正以数字人民币为重要抓手,稳步推进货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正式宣布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e-CNY)国际运营中心 ,此举旨在跨境支付与供应链融资等关键领域强化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建设。特别是在内地与香港的跨境支付场景中,2025 年数字人民币预计交易规模将突破 80 亿美元,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落地的重要试验田。
然而,从全球货币格局来看,数字人民币要撼动美元的主导地位仍任重道远。然而,最新研究数据 显示,截至2022年,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高达88%,在国际外币债券发行中占比70%,跨境负债中以美元计价的比重亦达到48%;相比之下,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仅为7%。这一数据差距清晰表明,尽管数字人民币在区域性贸易场景中逐步拓展应用空间,但短期内尚难以撼动美元的全球货币霸权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合作框架下,中国正通过多边机制稳步推进 “去美元化” 战略布局。2025年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峰会 上,各国领导人明确重申将共同推动替代支付体系建设,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制裁与美元霸权行径。作为金砖合作的重要金融支柱,新开发银行(NDB)已累计发放超21亿美元本币贷款 ,有效降低了成员国对美元融资的依赖度;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金砖应急储备机制(CRA) 也持续在非美元币种领域提供流动性支持,显著增强了成员国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俄罗斯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在中俄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180亿美元,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交易占比持续攀升。在印俄660亿美元的年度贸易规模中,大量交易亦通过本币结算模式规避美元体系约束。 这些趋势清晰显示,中国正逐步推动构建绕开SWIFT系统的 “数字货币南方合作网络”,为多极货币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对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积极布局,美国正以监管先行、技术扩张双轮驱动的策略加速回应。2025年7月17日,美国《GENIUS 法案》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成功通过参众议院,为美元稳定币构建起首个联邦层面的支付法律框架。该法案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机构以足额流动资产提供全额担保,并强制履行监管注册、信息披露与定期审计等合规义务。 此外,美众议院还通过了《数字资产市场澄清法案》(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 of 2025),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划分数字资产的监督管辖权,确定三类数字资产(证券、商品和稳定币)的定义及机构监管职责。 这些制度性安排被国际金融界普遍视为美国巩固美元在数字支付领域主导地位的战略举措,通过法律确权为美元数字化转型筑牢制度根基。
在监管框架落地的基础上,美元稳定币的全球扩张态势持续升温。作为 USDC 的发行主体,Circle 公司正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其发布的《2025年USDC经济年度报告》显示 ,USDC流通总量同比激增78%,截至2025年初已突破600亿美元规模;累计交易总额成功跨越20万亿美元大关,2024年11月单月交易量更创下1万亿美元的历史峰值。目前,USDC已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潜在用户规模超5亿 ,其自主研发的跨链协议已完成逾200亿美元的链间资产转移,构建起日趋完善的数字资产流通网络。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集团旗下国际业务板块蚂蚁国际(Ant International)已计划在完成合规审查后,将USDC整合至其蚂蚁链(AntChain)区块链平台。 这一合作未来有望通过支付宝生态触达10亿级用户群体,为“受监管的数字美元”打通全球跨境支付的规模化通道。这种“美元稳定币+中国科技平台”的创新组合,既是美国数字金融霸权在全球范围的战略延伸,也成为中美金融科技领域在监管框架下实现局部“协同”的特殊试验场,折射出全球数字货币竞争中的复杂性与博弈性。
中美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激烈竞逐,正将全球金融秩序推向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最深刻的变革期。这场较量不仅是技术标准的争夺,更是金融制度底层逻辑的重构博弈 —— 中国通过数字人民币与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去美元化”的多极体系建设,美国则以稳定币为支点强化美元霸权的数字化延伸,两种路径的碰撞正在重塑全球资本流动的底层架构。这种双向竞逐可能导致全球货币格局日益碎片化,多个数字货币体系并存,各自代表不同地缘政治集团。这既可能提高跨境交易成本,也揭示全球经济权力结构正在动态演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21世纪初的逾70%降至2021年底的约59%。 这一趋势在数字货币时代进一步加速。作为对冲美元风险的传统手段,黄金储备成为各国央行的共同选择,2025年第一季度新兴市场央行单季增持244吨黄金的纪录 ,印证了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的现实需求。这既是对美元风险的对冲,也是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的现实反馈。
数字货币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也对全球金融安全网构成新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4年政策简报中明确警示,多极储备格局的形成 “要求主要储备发行国强化流动性支持机制”,否则数字金融的碎片化可能反噬其本应具备的高效稳定特性。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学者亚什·卡拉什(Yash Kalash)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分裂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已导致资本流动波动性上升、跨境监管协调失效等连锁反应,加剧了全球金融治理的难度。 经济学家安东尼斯·巴利斯(Antonis Ballis)2025年的最新研究也指出,因制裁风险上升及对西方支付网络信任下滑,国家间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央行数字货币(CBDC)结算系统等替代网络的采纳加速,形成“沿地缘政治线的数字碎片化”趋势。
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认为,当今正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以来全球货币体系最重要的转折点。他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下降,主要被人民币、欧元取代,而在“地下经济”中,加密货币已经在蚕食美元的市场份额。这一趋势早在特朗普上台十年前已开始,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加灵活,同时中国一直在推动建立替代性的结算体系。特朗普只是这一趋势的“加速器”。
这种转型并非没有代价。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日益加剧的体系碎片化可能导致结算摩擦上升、货币风险加剧,并使跨法域的合规工作更加复杂。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这既是一个绕开美元主导瓶颈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依赖风险——这一次依赖的,可能是地区性数字基础设施和主导性的科技金融平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金融机构已警告称,数字货币的无序扩张可能加剧流动性错配,在地缘政治动荡时期破坏系统性金融稳定。
归根结底,中美之间的数字货币竞赛并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军备竞赛,更是全球货币治理秩序的重组过程。随着竞争性基础设施沿地缘政治阵营固化,未来的跨境金融格局将不再仅仅由效率或创新决定,而是取决于各国经济体愿意信任哪个网络。在这个新兴时代,互操作性、接入权与货币主权的政治属性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决定全球金融的版图。


